荣成科技

本土新增病例为零,本土新增病例为零什么意思

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疫情最新通报:本土新增病例清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2023年5月15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5例,广东4例,福建2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5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315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本土新增病例为零,本土新增病例为零什么意思-图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实现本土病例零新增,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9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1836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168例,无死亡病例。

回顾疫情数据:从高峰到清零的艰难历程

以北京市为例,回顾2022年11月至12月的疫情数据,可以看到疫情防控的艰难历程:

  • 2022年11月1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2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含4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21例隔离观察人员、6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5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2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例。

  • 2022年11月15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9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74例无症状感染者(含10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321例隔离观察人员、40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5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4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6例。

  • 2022年11月30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023例本土确诊病例和4020例无症状感染者(含3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4650例隔离观察人员、356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新增1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15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32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48例。

  • 2022年12月7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170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804例无症状感染者(含36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3668例隔离观察人员、306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新增14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70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434例。

  • 2022年12月15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42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609例无症状感染者(含1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1024例隔离观察人员、13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新增6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41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86例。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在2022年11月至12月经历了疫情高峰,单日新增本土病例最高达到5000余例,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了疫情的有效控制。

全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除北京外,全国其他地区也取得了显著的疫情防控成果,以上海市为例:

  • 2022年12月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9例,其中3例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社会面核酸检测中发现,23例确诊病例和20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4例。

  • 2022年12月15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96例,其中1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社会面核酸检测中发现,21例确诊病例和9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8例。

  • 2023年1月15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3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例。

  • 2023年2月15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

  • 2023年3月15日0-24时,上海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0例。

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上海市的疫情防控也经历了从高峰到平稳的过程,最终实现了本土病例的零新增。

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本土新增病例为零的成果来之不易,这得益于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1. 精准流调与快速处置:各地建立的专业流调队伍能够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及时切断传播链,以广州市为例,在2022年11月疫情中,平均每例阳性病例的流调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密接人员管控率达到100%。

  2. 核酸筛查的常态化:重点地区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北京市在2022年11月疫情高峰期,单日核酸检测量最高达到2000万人次。

  3. 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建立方舱医院、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确保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全国共设置定点医院2767家,亚定点医院1238家,方舱医院床位132万张。

  4. 疫苗接种的普及:截至2023年5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1亿,完成全程接种12.7亿人,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90%。

  5. 重点人群保护:对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5%,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0%。

疫情防控的经济社会成本

在取得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经济社会成本:

  1. 财政投入:2020-2022年,全国各级财政疫情防控直接支出超过6000亿元,主要用于核酸检测、疫苗采购、医疗救治等方面。

  2. 经济增长:2022年GDP增速为3.0%,低于预期目标,部分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等受到较大冲击,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

  3. 就业压力:2022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一度达到19.9%的高点。

  4. 中小企业困境:据抽样调查,2022年约有46%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3%的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

未来防控策略的思考

面对本土新增病例为零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1.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14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90万例,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近期疫情出现反弹。

  2. 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奥密克戎变异株仍在不断演化,目前已发现XBB.1.5、XBB.1.16等多种亚型,其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需要持续监测。

  3. 免疫保护的时效性: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研究表明,接种6个月后中和抗体水平显著下降,需要适时开展加强免疫。

  4. 防控措施的可持续性:需要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提高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

本土新增病例为零是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但"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我们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