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诚科技协会

物联网RFID技术如何改变应用场景?

  1. 什么是RFID? (核心概念与原理)
  2. RFID系统的构成 (三大要素)
  3. RFID技术的分类 (按频率、按供电方式)
  4. RFID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对比 (为什么选择RFID?)
  5. RFID的核心优势与局限性
  6. RFID在物联网中的关键应用 (行业案例)
  7. RFID技术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什么是RFID?(核心概念与原理)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思想可以简单理解为: 给每一个物品贴上一个“智能标签”(即RFID标签),这个标签里存储着该物品的独一无二的信息(如ID、序列号、生产日期等),通过一个“读写器”(Reader)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读写器的有效范围时,标签内的天线会感应到能量并激活,然后将存储的信息通过射频信号发送回读写器,读写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解码并传送给后台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无形的条形码扫描”,但它不需要像条形码那样“看见”才能扫描,且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RFID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构成部分 描述 类比
电子标签 也应答器或标签,是数据载体,它由耦合元件(天线)和微芯片组成,芯片中存储着可写入或只读的电子数据。 身份证:存储了个人信息的卡片。
读写器 也叫阅读器,负责与电子标签进行通信,它是一个收发装置,既可以读取标签信息,也可以向标签写入数据。 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的设备。
应用软件系统 负责处理读写器所采集到的数据,它将标签ID与后台数据库(如ERP、WMS系统)中的具体物品信息(如名称、数量、位置、状态等)相关联,并进行管理和分析。 政府的管理系统:处理身份证信息,并关联到个人档案。

RFID技术的分类

RFID技术有多种分类方式,最常见的两种是按工作频率供电方式划分。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A. 按工作频率划分 (决定读写距离和穿透性)

频率类型 频率范围 特点 典型应用
低频 125 - 134.2 kHz - 读写距离近 (< 10 cm)
- 穿透性好 (可穿透水、金属等)
- 速度慢
动物识别、门禁卡、汽车钥匙
高频 56 MHz - 读写距离适中 (< 10 cm 至 1 m)
- 速度较快
- 成本较低
图书馆管理、NFC支付、身份证、公交卡
超高频 860 - 960 MHz - 读写距离远 (可达 10 m 以上)
- 速度快
- 可批量读取
- 穿透性较差
供应链物流、仓储管理、零售盘点、资产追踪
微波 45 GHz / 5.8 GHz - 读写距离最远 (可达 10 m 以上)
- 速度极快
- 定向性好
交通运输(ETC)、集装箱管理

B. 按供电方式划分 (决定标签的形态和成本)

类型 描述 特点 应用场景
无源标签 没有内置电源,通过接收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来获取能量并工作。 - 成本最低
- 体积小、寿命长
- 读写距离相对较短
绝大多数应用,如物流、零售、图书
有源标签 内置电池,主动向外发射信号。 - 读写距离最远 (可达百米)
- 可内置传感器,实现温度、湿度等监测
- 成本高,电池寿命有限
资产追踪、人员定位、危险品监控
半有源标签 结合了两者特点,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依靠电池工作;当需要被读取时,通过接收读写器信号激活,利用无源方式通信。 - 兼具较远的读写距离和较长的电池寿命
- 成本介于两者之间
高价值资产追踪、智能交通

RFID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对比

特性 RFID 条形码 生物识别
读取方式 非接触式,可穿透 需“看见”,无穿透性 需直接接触或近距离
读取距离 远 (UHF可达10m+) 近 (几厘米) 极近 (指纹、虹膜)
批量读取 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一次只能读取一个 一次只能识别一个人
数据容量 大 (可达数KB) 小 (几十个字符) 固定 (生物特征)
信息修改 可擦写 不可修改 不可修改
耐用性 高,封装后防水防磁 差,易污损、磨损 不适用
成本 标签成本较高 成本极低 设备成本高

核心优势: RFID的核心优势在于批量、非接触、可穿透读取,以及可读写的特性,这是条形码无法比拟的。


RFID的核心优势与局限性

核心优势:

  1. 高效性: 批量读取,极大提升盘点、分拣效率。
  2. 穿透性: 可穿透纸张、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材质进行读取。
  3. 耐久性: 封装后的标签可防水、防磁、耐高温,适应恶劣环境。
  4. 数据可读写: 可重复擦写,方便更新信息。
  5. 安全性: 数据可加密,不易伪造。

局限性:

  1. 成本较高: 相比条形码,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仍然较高。
  2. 金属和液体干扰: UHF信号易被金属反射,被液体吸收,影响读取效果。
  3. 隐私问题: 如果不加以控制,标签可能被非法读取,涉及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4. 标准不统一: 全球不同地区的UHF频段标准不同,给跨国应用带来挑战。

RFID在物联网中的关键应用 (行业案例)

RFID是物联网的“感官神经”,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负责将物理世界的物品信息数字化,并连接到网络中。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 应用: 货物从出厂、运输、仓储到配送的全流程追踪。
  • 案例: 在托盘或外包装箱上贴上UHF标签,出入仓库时,读写器无需开箱即可自动完成盘点,极大提高了出入库效率,在运输车辆上安装读写器,可实时监控货物位置和状态。

零售业

  • 应用: 智能门店、库存管理、防盗。
  • 案例:
    • 无人便利店: 顾客将商品放入购物篮,出门时通过RFID通道门一次性完成所有商品的无感结算。
    • 库存盘点: 员工手持RFID盘点车,在货架旁走过即可快速完成整排货物的盘点,数据实时上传系统。

制造业

  • 应用: 生产流程追溯、在制品管理、质量追溯。
  • 案例: 在汽车生产线上,每个零部件都贴有RFID标签,当车辆经过不同工位时,读写器自动读取零部件信息,确保装配正确,并记录生产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可快速追溯到具体批次和供应商。

资产管理

  • 应用: 企业固定资产(如IT设备、工具、仪器)的盘点与追踪。
  • 案例: 在办公室设备、实验仪器上贴上标签,通过定期的RFID扫描,可以快速了解资产的位置、使用状态和维护记录,防止资产流失。

交通与票务

  • 应用: 电子不停车收费、公交卡、地铁票。
  • 案例: ETC是RFID在微波频段的典型应用,车辆无需停车即可完成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