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会从几个层面来展开:

- 什么是CDMA? (一个简单的比喻)
- 核心原理:扩频通信 (技术基石)
- 如何实现“复用”? (解决多用户共享信道的问题)
- CDMA的关键技术 (让它能稳定工作)
- CDMA在3G中的具体应用 (WCDMA和CDMA2000)
什么是CDMA?一个简单的比喻
想象一下在一个非常嘈杂的房间里(共享的无线信道),很多人(多个用户)想同时交谈。
- FDMA (频分多址):就像把房间分成几个小隔间,每个隔间的人用不同的音量说话,互不干扰,但隔间数量有限。
- TDMA (时分多址):就像大家约定好,轮流发言,每个人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大声说话,其他时间保持安静,但总有人要等待。
- CDMA (码分多址):这是最神奇的方式,房间里所有人可以同时、用同样的音量说话,但每个人都使用一种独特的“语言”或“口音”(独特的码片序列),你只专注于听懂你朋友的那套“语言”,就能过滤掉所有其他人的噪音,清晰地听到他的内容。
CDMA的核心思想就是: 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特的“密码”(码序列),所有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上发射信号,接收端通过使用与发送端完全相同的“密码”来“解码”并识别出特定用户的信号,同时将其他用户的信号视为噪声干扰。
核心原理:扩频通信
CDMA的物理基础是扩频技术,它的工作过程包含两个关键步骤:扩频和解扩。
a. 扩频
在发送端,我们要传输的原始数据(1”或“0”)比特率很低,我们称之为“信息比特”,为了传输它,我们用一个速率高得多的、预先设定好的伪随机序列(称为码片序列 Chip Sequence)去“乘”它。

- 信息比特:
0或1,速率慢,R_b(bps)。 - 码片序列:一串由
+1和-1(或0和1) 组成的、看似随机的序列,速率极快,R_c(chips/s)。R_c远大于R_b。 - 处理增益:
G = R_c / R_b,这个值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要发送一个信息比特 +1。
- 使用的码片序列是
(+1, -1, -1, +1)。 - 扩频过程就是将信息比特
+1与码片序列的每一个值相乘。 - 结果得到:
(+1 * +1, +1 * -1, +1 * -1, +1 * +1)=(+1, -1, -1, +1)。 - 如果发送信息比特
-1,结果就是:(-1, +1, +1, -1)。
原来一个比特的时间被拉长成了4个“码片”的时间,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这就是“扩频”的由来。
b. 解扩
在接收端,这个过程是相反的,接收端需要知道发送端使用了哪个码片序列。
- 接收端收到的是混合了所有用户信号的
(+1, -1, -1, +1)。 - 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码片序列
(+1, -1, -1, +1)去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即逐位相乘再相加)。 - 运算结果:
(+1*+1) + (-1*-1) + (-1*-1) + (+1*+1) = 1 + 1 + 1 + 1 = +4。 - 因为结果是正数,所以判决为原始信息比特
+1。
如果另一个用户使用了不同的码片序列,(+1, +1, -1, -1),会发生什么?
接收端用 (+1, -1, -1, +1) 去解这个用户的信号:
(+1*+1) + (-1*+1) + (-1*-1) + (+1*-1) = 1 - 1 + 1 - 1 = 0。
结果接近于0,被视为噪声,被有效滤除了。

这就是CDMA能够区分不同用户的根本原理:自相关性强,互相关性弱,用正确的码可以“提取”出信号,用错误的码则得到的是噪声。
如何实现“复用”?—— 解决多用户问题
在一个小区内,所有用户都使用相同的频率和同时隙,如何保证它们不互相干扰呢?这就要靠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
- OVSF码:这是一种树形结构的码,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码字之间严格正交。
- 扩频因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处理增益
G,它代表了码片序列的长度,SF越大,数据传输速率越低,但抗干扰能力越强;SF越小,速率越高,但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下降。
复用过程:
- 基站分配码字:当用户要打电话或上网时,基站会根据业务需求(比如语音通话需要低速率,视频下载需要高速率)从OVSF码树中分配一个合适的码字给该用户。
- 语音业务 -> 分配一个高SF(如SF=128)的码字 -> 速率低,抗干扰好。
- 数据业务 -> 分配一个低SF(如SF=4)的码字 -> 速率高。
- 用户使用码字扩频:所有用户获得自己独特的码字后,都用它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扩频。
- 信号叠加发射:所有扩频后的信号在空中混合,一同被基站接收。
- 基站解调识别:基站也拥有整个OVSF码树,当接收到混合信号后,它会为每个激活的连接分配一个相应的码字进行解扩,由于码字之间的正交性,基站可以完美地分离出每个用户的原始数据,而不会互相干扰。
CDMA的关键技术
要让CDMA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还需要几项关键技术:
-
功率控制:这是CDMA的“命脉”,因为所有用户在同一频段发射,如果一个用户的信号功率过高,它的“噪声”就会淹没掉其他所有用户的信号,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称为“远近效应”),CDMA系统需要实时、快速地调整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确保基站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功率都大致相等,这需要手机和基站之间频繁地交换功率控制指令。
-
软切换:这是CDMA相对于2G技术的一大优势,当你的手机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它不会先断开与旧基站的连接,再连接到新基站,而是同时与两个(甚至多个)基站保持通信,只有当新基站的信号质量稳定优于旧基站后,才中断与旧基站的连接,这个过程用户完全无感,因此被称为“软切换”,大大提高了通话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
RAKE接收机:由于无线信号会经过不同路径反射到达接收端(多径效应),在CDMA中,这些不同时延的信号实际上是相关的(因为都来自同一个扩频码),RAKE接收机可以像“梳子”一样,将这些不同时延的信号分量搜索出来,然后对齐、合并,从而将原本的干扰信号变成了有用信号,显著提升了接收信号的质量和增益。
CDMA在3G中的具体应用
3G时代主要有两种基于CDMA的标准:
- WCDMA (Wideband CDMA):由欧洲和日本提出的3G标准,是GSM的演进路线,它采用了直接序列码分多址技术,其带宽为5MHz,它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3G标准。
- CDMA2000:由美国高通公司提出的3G标准,是窄带CDMA(IS-95,2.5G)的演进,它也采用了DS-CDMA技术,但其主要演进路径(CDMA2000 1xEV-DO)将数据和语音信道分开,数据信道采用更高效率的时分复用。
3G中的CDMA复用技术原理可以概括为:
**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特的、正交的OVSF码字,让所有用户能够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上对各自的数据信号进行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