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冠疫情最新数据与防控措施分析
天津新冠疫情最新数据
根据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5日24时,天津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6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转归4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8例,从区域分布来看,河西区新增确诊28例,无症状45例;南开区新增确诊25例,无症状38例;河东区新增确诊22例,无症状35例;河北区新增确诊18例,无症状30例;和平区新增确诊15例,无症状25例;红桥区新增确诊12例,无症状20例;东丽区新增确诊10例,无症状18例;西青区新增确诊8例,无症状15例;津南区新增确诊7例,无症状12例;北辰区新增确诊5例,无症状10例;滨海新区新增确诊6例,无症状15例;武清区新增确诊4例,无症状8例;宝坻区新增确诊3例,无症状6例;宁河区新增确诊2例,无症状4例;静海区新增确诊1例,无症状3例;蓟州区新增确诊0例,无症状4例。
从年龄分布来看,0-17岁患者占比7%,18-59岁患者占比3%,60岁及以上患者占比0%,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占比5%,从临床表现来看,轻型病例占比6%,普通型病例占比2%,重型病例占比2%,无危重型病例报告。
天津市疫情发展趋势分析
回顾天津市2022年疫情发展情况,1月份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本土疫情,单日最高新增确诊达80例;3月份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单日新增最高45例;7月份受外地输入影响,单日新增最高62例;10月份以来,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11月单日新增突破100例,12月上旬单日新增维持在150例左右。
从病毒基因测序结果看,当前天津市流行的主要毒株为奥密克戎BA.5.2和BF.7变异株,分别占比3%和7%,这两种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速度,基本再生数(R0)达到12-18,是原始毒株的4-6倍,但临床观察显示,其致病力有所减弱,重症率约为3%,低于德尔塔毒株的5%和原始毒株的5%。
天津市医疗资源准备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天津市共设置定点医院12家,总床位5200张,其中重症床位520张;方舱医院5个,总床位8000张;后备定点医院8家,可随时启用床位3000张,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156个,24小时开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258个,实现全覆盖。
在医疗物资储备方面,天津市储备了500万份抗原检测试剂、300万盒连花清瘟等中成药、200万盒解热镇痛药、50万盒抗病毒药物,呼吸机储备量达1500台,ECMO设备50台,可满足重症救治需求。
天津市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14日,天津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万剂次,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2%,加强免疫接种率7%;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5%,加强免疫接种率3%,3-11岁儿童全程接种率8%,12-17岁青少年全程接种率5%,加强免疫接种率2%。
数据显示,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的人群重症发生率显著降低,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未接种疫苗者重症率为8%,完成基础免疫者降至2%,完成加强免疫者进一步降至4%,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未接种疫苗者重症率为6%,完成基础免疫者降至3%,完成加强免疫者降至9%。
天津市疫情防控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优化措施,天津市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
-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
-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
- 取消落地检,保留社会面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 高风险区划定由"楼栋、单元"为单位调整为以"住户"为单位
-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及时解封
针对重点人群,天津市建立了分级分类服务机制:
- 红色标识(重点人群):65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占比约2%
- 黄色标识(次重点人群):65岁以上无严重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已完成全程接种的老年人,占比约8%
- 绿色标识(一般人群):其他人群,占比约0%
天津市疫情应对建议
基于当前疫情数据,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 加快老年人疫苗接种,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 做好医疗资源扩容,确保重症患者及时救治
- 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养老院、福利院实行封闭管理
- 保障群众用药需求,打击囤积居奇、哄抬药价行为
- 做好科普宣传,消除恐慌情绪,倡导合理就医
- 关注农村地区疫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
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市民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符合条件的尽快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