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科技

新冠疫情一月份经济影响,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多久可以恢复

数据驱动的深度分析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本文将聚焦一月份这一特殊时段,通过大量实际数据分析疫情对经济各层面的冲击,为网站读者提供全面、客观的参考依据。

新冠疫情一月份经济影响,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多久可以恢复-图1

全球疫情一月份数据概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单月新增达到3500万例,较前一个月增长42%,西太平洋区域报告病例数最多,单月新增约1200万例;欧洲区域次之,新增约980万例;东南亚区域新增约750万例;东地中海区域新增约280万例;非洲区域新增约150万例;美洲区域新增约140万例。

以具体国家为例,日本在2023年1月报告新增确诊病例超过600万例,创下该国单月最高纪录,韩国疾病管理厅数据显示,2023年1月该国新增确诊279.4万例,日均新增约9万例,较2022年12月增长近3倍,美国CDC统计表明,2023年1月美国新增确诊病例约380万例,住院人数达到4.5万人,较上月增长17%。

主要经济体一月份经济指标变化

中国内地经济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但零售销售同比增长仅1.8%,远低于预期的3.5%,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8%,电影票房收入同比下降27.3%。

具体到地区数据,北京市2023年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2%;上海市1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4%,其中出口下降14.3%;广东省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5%。

美国经济数据

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2023年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51.7万人,远超预期的18.5万人,失业率降至3.4%,为1969年以来最低水平,1月CPI同比上涨6.4%,核心CPI上涨5.6%,通胀压力依然显著,零售销售环比增长3%,创2021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

分行业看,休闲和酒店业就业增加12.8万人,专业和商业服务增加8.2万人,医疗保健增加5.8万人,政府部门增加7.4万人,但科技行业裁员潮持续,1月宣布裁员人数达8.9万人,较上月增长136%。

欧元区经济数据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2023年1月通胀率初值为8.5%,低于12月的9.2%,但核心通胀率升至5.2%,GDP环比增长0.1%,勉强避免技术性衰退,其中德国1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3.5%,法国下降1.6%,意大利增长1.7%。

零售销售方面,欧元区1月环比增长0.3%,同比下降2.3%,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2.2改善至-20.9,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失业率维持在6.6%不变,青年失业率高达14.7%。

重点行业一月份受影响情况

旅游业数据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报告指出,2023年1月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按收入客公里计算)同比增长67.0%,恢复至2019年1月水平的84.2%,其中国际客运需求同比增长104.0%,恢复至2019年的77.0%;国内客运需求同比增长32.7%,恢复至2019年的97.4%。

亚太地区航空公司1月客运量同比增长376.3%,恢复至2019年的54.5%;欧洲增长60.6%,恢复至87.7%;北美增长82.4%,恢复至94.8%;中东增长97.7%,恢复至90.4%。

餐饮业数据

美国全国餐馆协会报告显示,2023年1月餐饮销售额达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3%,但较2019年同期仍低4.7%,英国餐饮业1月销售额同比下降12.4%,约有1500家餐厅永久关闭,日本餐饮服务协会数据表明,1月餐饮营业额同比下降11.2%,其中居酒屋下降23.4%,家庭餐厅下降15.7%。

零售业数据

美国1月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3%,其中电子产品增长3.5%,家具增长4.4%,服装增长2.5%,但汽车及零部件下降1.7%,英国零售协会数据显示,1月零售额同比增长4.2%,但实际销量下降1.1%,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

金融市场一月份表现

股票市场

2023年1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83%,标普500指数上涨6.18%,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0.68%,创2001年以来最佳1月表现,欧洲STOXX 600指数上涨6.4%,德国DAX指数上涨8.7%,法国CAC40指数上涨9.4%,日经225指数上涨4.7%,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0.4%,上证综指上涨5.4%。

外汇市场

美元指数1月下跌1.3%,欧元兑美元上涨1.5%,英镑兑美元上涨1.7%,日元兑美元上涨0.8%,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1月累计调升1675个基点,升值幅度达2.4%。

大宗商品

国际油价1月震荡下行,WTI原油期货下跌1.7%至每桶78.87美元,布伦特原油下跌0.8%至每桶85.46美元,黄金价格上涨6.1%至每盎司1928.2美元,创2022年4月以来最高月度收盘价,铜价上涨10.6%,铝价上涨8.9%。

劳动力市场与供应链影响

美国1月职位空缺数量达1080万个,仍处于历史高位,辞职率维持在2.5%,低于2022年峰值但高于疫情前水平,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0.3%,中国1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7.7%,虽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

供应链方面,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1月降至1.18,已连续五个月下降,接近历史平均水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1月下跌54.3%,反映全球贸易需求减弱,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月同比下降5.3%,上海港吞吐量下降10.2%。

政府应对政策与财政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1月财政赤字达390亿美元,同比扩大38%,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6%,日本政府1月推出规模达29.1万亿日元(约合224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

欧盟1月批准了各成员国总计约2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拨款,英国政府1月财政赤字达274亿英镑,公共部门净债务占GDP比重升至99.4%,为1962年以来最高水平。

未来经济展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更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9%,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4.0%,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量增长仅1.6%,远低于2022年的6.1%。

OECD领先指标显示,大多数主要经济体1月指标仍低于100的长期趋势水平,预示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多数国家出现回升,中国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提高4.3点,美国提高3.4点,欧元区提高1.3点。

2023年1月全球经济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呈现复杂态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表现分化明显,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和防控措施优化,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冲击正在减弱,但由此引发的结构性变化和长期影响仍将持续显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