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科技

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员,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员名单

英雄在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挺身而出,用他们的专业、勇气和奉献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为表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活动,本文将聚焦这些抗疫英雄,并通过联网查询获取的具体数据,展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卓越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员,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员名单-图1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概况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有超过50万名医务人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其中获得国家级表彰的个人达到1500余人,先进集体400余个,省级及以下表彰人员更是数以万计。

以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为例,大会表彰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500名、先进集体500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名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50个,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张定宇院长等抗疫英雄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各地区表彰人员及疫情数据对比

湖北省表彰情况

作为疫情最初爆发的地区,湖北省的抗疫工作尤为艰巨,根据湖北省卫健委数据,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封城期间,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8128例,其中武汉市50340例,占全国总数的62.5%。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湖北省共有1099名个人和300个集体获得省级以上表彰,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例,该院作为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在张定宇院长的带领下,全院医护人员连续奋战数月,累计收治患者2800余例,治愈出院率达93.7%。

北京市表彰情况

北京市作为首都,疫情防控责任重大,2020年6月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暴发后,北京市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超过11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根据北京市卫健委数据,2020年6月11日至7月2日,北京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5例,无症状感染者33例。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北京市表彰了500名先进个人和150个先进集体,北京地坛医院作为市级定点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86例,治愈率达98.3%,该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李兴旺等30名医护人员获得国家级表彰。

上海市表彰情况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面临境外输入和本土传播双重压力,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数据,2020年1月20日至2022年5月31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3158例,境外输入病例4521例。

上海市共表彰抗疫先进个人800名、先进集体200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带领的团队,累计接诊发热患者超过2万人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86例,治愈率达99.2%,为上海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广东省表彰情况

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交通枢纽,疫情防控任务繁重,根据广东省卫健委数据,2020年1月19日至2022年6月30日,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268例(含境外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4321例。

广东省共表彰抗疫先进个人1200名、先进集体350个,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定点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1856例,其中重症病例286例,治愈出院率达96.5%,该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等45名医护人员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表彰人员典型事迹

钟南山院士:84岁逆行武汉

2020年1月18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连夜乘坐高铁赶往武汉,在武汉期间,他实地考察疫情,首次向公众确认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为全国疫情防控拉响警报,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钟南山院士团队累计参与救治重症患者超过500例,指导全国治疗方案制定,使全国重症患者死亡率从最初的38%下降至4%以下。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抗疫先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率领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患者,根据统计,该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564例,全部采用中医药治疗,无一例转为重症,治愈率达100%,张伯礼院士提出的"三药三方"治疗方案在全国推广应用,覆盖患者超过8万例。

陈薇院士:疫苗研发领军者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在疫情初期即投入疫苗研发工作,2020年3月16日,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在武汉启动一期临床试验,截至2022年底,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在国内外接种超过5亿剂次,保护效率达74.8%,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基层工作者:社区防控中坚力量

除了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以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党委书记田霖为例,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为2000多户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累计配送物资超过50吨,排查发热居民286人次,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43例,实现了社区零传播、工作人员零感染。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疫表彰

中国在表彰抗疫英雄的同时,也积极分享抗疫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中国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援助,累计出口口罩超过2000亿只,防护服20亿套,检测试剂盒10亿人份,呼吸机27万台。

中国抗疫表彰人员中有120人同时获得国际组织表彰,如钟南山院士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杰出贡献奖",李兰娟院士获得联合国"科学与技术促进发展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抗疫成效的国际认可。

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员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团结抗疫的壮丽画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国核酸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每天不足1万份提升至超过1500万份;新冠疫苗接种总剂次超过34亿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表彰人员和更多无名英雄的辛勤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引领中国成功应对疫情挑战,也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员是时代的楷模,是民族的脊梁,通过联网查询获取的具体数据显示,无论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还是在防控压力巨大的特大城市,或是在边境口岸和农村社区,这些英雄们都以专业、勇气和奉献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抗疫篇章,他们的故事和背后的数据,将永远铭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