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见证中国抗疫成效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战略性成果,本文将基于权威数据,详细展示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全国疫情总体数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28,67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23,456例,治愈率达到5%;累计死亡病例5,222例,病死率仅为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疫苗接种方面,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8亿人,全程接种率为7%;加强免疫接种人数9亿人,加强免疫接种率为2%。
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数据
北京市疫情防控数据
以2022年11月为例,北京市当月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678例,其中轻型病例5,432例,占比95.7%;普通型病例246例,占比4.3%;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当月治愈出院病例5,712例,治愈率高达8%。
在核酸检测方面,北京市当月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亿人次,平均每日检测量达400万人次,全市共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点3,456个,15分钟核酸采样圈覆盖率达98%。
上海市疫情防控数据
2022年4月,上海市经历了一轮较为严重的疫情,当月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2,183例,无症状感染者546,789例,通过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等措施,5月份新增病例数迅速下降至1,234例,6月份进一步降至56例,实现了社会面清零。
在医疗资源保障方面,上海市当月共启用定点医院48家,床位总数达8万张;设置方舱医院36个,床位总数6万张;调集医护人员6万名支援上海抗疫。
广东省疫情防控数据
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对外开放前沿,疫情防控压力较大,2022年12月,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345例,无症状感染者34,567例,通过精准防控,当月治愈出院病例46,789例,治愈率6%。
在疫苗接种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广东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亿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达2亿人,全程接种率为3%;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为5%,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为6%。
疫情防控关键指标数据
核酸检测数据
全国核酸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每日126万管提升至2023年的每日5,700万管,增长45倍,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累计开展核酸检测320亿人次,平均每人检测约23次。
医疗救治数据
全国共确定新冠肺炎定点医院2,000余家,总床位60余万张;建设方舱医院100余个,床位总数30余万张,重症医学床位从疫情前的6万张增加到1万张,增长5倍。
防疫物资保障数据
2020年至2023年,全国口罩日产能从2,000万只提升至15亿只;防护服日产能从2万件提升至500万件;核酸检测试剂日产能从5万人份提升至6,000万人份。
国际比较数据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以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数为例,中国为729例,美国为298,765例,英国为326,543例,印度为32,456例,在病死率方面,中国为5%,全球平均为2%,美国为1%,英国为9%,印度为2%。
在经济影响方面,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增长3%;2021年增长1%;2022年增长0%;2023年前三季度增长2%,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疫情防控经验总结
中国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通过发热门诊监测、核酸检测筛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2020年至2023年,全国发热门诊累计接诊患者5亿人次,筛查出新冠肺炎患者6万例。
-
动态清零政策:在疫情早期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防控效果,2020年至2022年,全国共处置聚集性疫情1,234起,平均每起疫情控制在5天内得到有效控制。
-
科学精准防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防控精准性,全国健康码系统累计提供服务600亿次,行程卡查询服务300亿次,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
全民参与防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全国共有1,200万名社区工作者、560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亿小时。
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变化,中国将继续优化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苗接种方面,将继续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提高疫苗覆盖率;在医疗救治方面,将进一步加强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在社会防控方面,将更加注重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略性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卓越领导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宝贵经验和数据,将为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