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科技

抗争新冠疫情作文,抗疫新冠疫情的作文

抗争新冠疫情作文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公共卫生危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展现出了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民族凝聚力,以下将通过具体数据展示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努力与成效。

抗争新冠疫情作文,抗疫新冠疫情的作文-图1

疫情初期爆发与防控响应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宣布"封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采取如此严格的隔离措施,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804例,其中湖北省48206例(武汉市32994例),累计死亡病例1367例(湖北省1310例,其中武汉市1036例)。

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医疗资源一度面临巨大压力,2020年2月初,武汉市定点医院床位不足,政府迅速启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数据显示,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从设计到建成仅用10天;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600张,建设周期仅12天,两所医院的建设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

全国医疗资源调配与支援

为支援湖北抗疫,全国共调集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重症医务人员超过1.9万人,占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国各地累计向湖北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约54.6万吨,其中医疗物资11.7万吨。

在医疗设备方面,全国向湖北调拨呼吸机1.5万余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100余台、负压救护车近2000辆,这些设备的及时到位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数据显示,武汉市重症患者治愈率从疫情初期的14%提高到3月底的89%。

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数据

在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发挥了关键作用,2020年5月,武汉市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在10天内完成近1000万人的检测,总检测量达到约1000万人次,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例,阳性检出率仅为0.003%,这一大规模检测为武汉解封后的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疫苗接种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0%,大规模疫苗接种构筑了群体免疫屏障,有效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风险,数据显示,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完成全程接种人群的重症率比未接种人群低约90%。

经济支持与民生保障政策

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0年,全国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1.54万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超过1000亿元,惠及企业超过1000万户,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2021年3月底,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超过7万亿元。

在民生保障方面,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超过1500亿元,其中用于患者救治费用补助约300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医保基金为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支付医疗费用约28.4亿元,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在严格防控的同时,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二季度即实现3.2%的增长,三四季度分别增长4.9%和6.5%,全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GDP增长8.1%,2022年增长3%,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外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2021年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增长21.4%;2022年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增长7.7%,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科技抗疫与创新成果

在疫苗研发方面,中国有5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截至2022年底,已有13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2020年12月30日获批附条件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

在治疗药物研发上,2021年12月8日,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进口注册。

国际援助与合作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截至2022年5月,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包括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呼吸机等物资,中国对外提供疫苗超过22亿剂,其中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在疫苗生产技术转让方面,中国与20个国家开展合作生产,形成10亿剂年产能,中国还积极参与"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实际提供超过3亿剂。

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精准施策

随着疫情发展,我国不断优化防控措施,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又发布"新十条"优化措施,标志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数据显示,优化措施后,全国重症床位从19.8万张扩充到40.4万张,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从7337个增加到1.6万个。

在药品保供方面,2022年12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能提升至2.02亿片,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从6000万人份扩大到1.1亿人份,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9亿只,有效保障了群众用药需求。

三年来,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科学的举措抗击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从最初的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场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